題目:節肢動物
因為之前老師有提到木棉花的棉花可以
當油燈的芯蕊
剛好 前幾天有媽媽撿到
今天拿來給孩子 讓老師示範
木棉花<果實>
中文名稱: |
木棉花 |
‧英文名稱: | Cotton Tree、 Silk-cotton Tree、Malabar Bombox |
‧學名: |
Bonbax ceiba Linn |
‧別名: |
班芝樹、攀枝花、棉樹、木棉樹、過木、加薄棉、英雄樹、紅棉、吉貝、古終、瓊枝。 |
‧科名: |
木棉科 (Bombacaceae )木棉屬(Bombax) |
‧原產地: |
印度、緬甸及爪哇一帶 |
‧分布: | 全省普遍栽植為園藝行道樹 |
‧用途: |
1. 園藝植栽行道樹。2. 木材輕軟可製箱櫃、玩具。 |
‧莖: | 高約 10~20公尺,平出幼樹時數皮和枝條具有短而粗的圓錐狀刺,老時脫落,為一種自衛武器,可防止動物摩擦,損害樹皮樹幹直立,側枝輪生,作水平伸展木材質輕而軟。 |
‧葉: | 掌狀複葉、互生、平滑長 10~20公分,寬 4~6公分 小葉 5~7 枚,成卵狀長橢圓形,無毛,先端尖銳,基部較頓,全緣,葉柄長 15公分 ,葉柄較小葉為長,冬季落葉。 |
‧花: | 初春時,花先葉開放,成橘紅色或者橘色花大,肉質,花徑達 8~10公分,簇生於枝頭有,五瓣子房五室花萼杯形,革質,多成二裂狀,黑褐色,兩側均被星狀毛雄蕊佔多數,合生成五束,在內部之五枚其先端分成二叉狀,柱頭五裂成深紅色花粉可餵養蜜蜂,花瓣洗淨後,可炸食或主食,味道甚佳。 |
‧果實: | 蒴果橢圓形,長 15公分 ,熟時五裂,內具棉毛及種子。黑褐色,密被長棉毛,倒卵形,光滑,徑約 0.3 公分 ,種子被絲狀毛茸所包藏,最好消毒或加發根素後,發芽較佳果內棉毛可作填充物,種子可供榨油。 |
‧特性: |
在亞熱帶的台灣,木棉成了落葉的樹種,冬季葉片掉得精光,變為標準的禿枝寒樹;春季花蕾迅速長大,旋即芳華滿樹,繽紛無比;等花期將結束,葉芽即快速竄出,不久油綠一片,清風徐來,另有一種婆娑的美。 |
孩子 來體驗看看 棉花點下去後的樣子
喔 天阿 !!!好臭~~
<跟燒紙一樣 只是 是天然的>
老師有提到
如果要便是是真的牛皮還是假的
可以試看看用燒的 假的
會有一點糊掉 真的會有香味
好了 進入正是課程
今天是講節肢動物
~ 節肢動物的特性 ~ |
||||||
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的一門,淡水,海水和陸地都有他們的蹤跡。他們也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一門。 軟體動物中,主要的三綱為: |
||||||
|
出處:http://content.edu.tw/primary/nature/ks_ck/animalbody/page8.htm
節肢動物門 簡介 更新:2003/8/13 |
||
定義
舉例
常見疑義 |
1.身體外面包被幾丁質(chitin)的外骨骼。 2.因外骨骼不會跟著成長,故成長過程中必須蛻皮。 3.身體有分節,每一節的構造不盡相同。
常見的節肢動物有-- (課本介紹這三大類)
昆蟲--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,胸部有六隻走路的腳(步足) 蜘蛛--身體分兩大部分,有八隻走路的腳(步足) 蝦蟹--身體也適分兩大部分,有十隻走路的腳(包括大螯在內), 另有游泳的腳(泳足)。
(同學常常弄錯的幾大類) 蜈蚣--身體分好多節,每一節都有一對腳。有毒。 馬陸--身體也分好多節,常被誤以為是蜈蚣,但其實馬陸無毒。 馬陸一體節有兩對腳;另,馬陸遇攻擊會把自己捲起來。
(最近熱門起來不可不知的一類) 鱟--俗稱馬蹄蟹,又因成雙成對出現故又稱夫妻魚,成長很慢、從小 指甲到人的臉那麼大約需二十幾年,可食,亦可製作成面具供賞 玩,近年因亞洲沿海的開發而瀕臨絕種,是保育類的生物之一。 金門地區因歷史因素,目前是地球上目前鱟保育的最好之地區, 但隨著觀光的推廣,鱟的保育,令人擔心。
. 蚯蚓-- 雖然有分節,但它每一節的構造幾乎都一樣, 又,蚯蚓體柔軟、沒有外骨骼; 故請勿將之視為節肢動物,它其實屬於環節動物門。
而同學也常誤將蜈蚣當成環節動物。其實只要想起,當年楊過遇到洪七公 時,洪七公大啖雪山蜈蚣,『味鮮美、似龍蝦』:就很難忘記說,蜈蚣和 蝦子同屬節肢動物了。
. 外骨骼--俗稱『殼』。節肢動物的『殼』不會隨身體長大,故需要 『蛻皮』,即俗稱的『脫殼』,如金蟬脫殼,指的就是蟬 蛻皮。
這和蝸牛的『殼』不一樣;蝸牛屬於軟體動物,它們的殼似人的指甲, 會隨著身體成長而成長,所以,蝸牛不可以換殼或蛻皮,硬把蝸牛殼 剝掉,就好像把自己的指甲剝掉一樣。不要這樣對待蝸牛。
至於寄居蟹...它本身屬於節肢動物,只是因為腹部半長不短的,游泳沒蝦 子快、走路又比螃蟹慢,所以乾脆找軟體動物的殼來躲藏。既然,寄居蟹 使用的殼是撿來的;那它當然可以換殼囉。
. 幾丁質--人體無酵素可分解。所以吃下去的蝦殼,會『原封不動』地 從『消化管末端(俗稱肛門)』排出去。 質輕、堅韌,是絕佳的飛行器材料。
. 變態-- 並非每種節肢動物都會變態。 變態,指:幼體與成體在型態、構造上差異甚大, 需要多種激素與酵素的參與,人類尚無法重製這過程。 節肢動物的昆蟲綱有變態,又分為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。
不完全變態僅在體型大小以及翅的有無方面有所區別, 較簡單、低等,如:蟬(知了)、蝗蟲、蟑螂。
2002年冬天因暖冬,中國大陸各地蝗蟲卵的孵化率過高,當時即傳來各地 農業專家擔心蝗災的問題,紛紛要求各地,在『蝗蟲會飛之前』用殺蟲劑 或鳥類將之撲殺。何謂『蝗蟲會飛之前』:在最後一次蛻皮(即:羽化)前 蝗蟲是沒有翅膀的,要羽化為成蟲後才會飛,那時就嚴重了。
完全變態複雜許多,幼蟲與成體差異十萬八千里,其間以 『蛹』為分界。『蛹之前,負責覓食成長;蛹之後,負責 求偶交配』,『蛹』本身則充滿戲劇性,不吃不動,裡頭 的細胞重新排列組合,待破『繭』而岀,呈現為全不同的生 命形式,令人讚嘆。如:蛾(蠶寶寶)、蝴蝶(毛毛蟲)、蚊子 (孑孓)、蒼蠅(蛆)、瓢蟲、螢火蟲、蜜蜂、螞蟻、蜻蜓等。
幼蟲生命比成蟲長很多。因此,以後若家裡沒錢、晚上無法點燈夜讀的 話,記得不要抓螢火蟲的成蟲,要抓幼蟲。成蟲一兩個禮拜就掛了,幼蟲 可以撐幾個月呢;幼蟲也發光唷。
. 羽化-- 最後一次蛻皮,稱為羽化。此時,新的身體顏色很淡、略成 透明,很困苦地從明顯看起來太小的舊殼中要掙脫出來。 切記:絕對不要幫牠把舊皮開口切大讓它太容易出來。 正因為從舊皮掙脫是那麼困難,在掙扎過程中,它才有機會 把體液從腹腔胸腔擠進翅膀的脈管裡(它是開放式循環),宛 若吹氣球般地,把翅膀撐起來,然後晾乾,才能飛。
倘若我們太好心幫它把切口變大、它不需擠壓就出來的話, 那翅膀就沒機會被撑開,一隻不能飛的蟬或蛾或蝴蝶,下場 如何?就別害它了。
|
出處:http://www.meistudy.idv.tw/teaped_anthro.htm
老師今天帶馬陸
馬陸,又稱千足蟲、千腳蟲,倍足綱節肢動物,
陸生。身體有多節,頭部有觸角,
生活在潮濕地方,大多以枯枝落葉為食。
有時會啃食植物幼苗,因此可能會被認為是害蟲。
部分種類遇襲擊即假死片刻。馬陸味臭,令鳥
獸都不愛吃<<有毒>>。
除第一節及最後一節外,
每一節有兩對腳<<四隻>>,
大約有200隻腳
馬陸是用腳""抱著""東西前進的
所以不容易掉下來
孩子實際體驗馬陸走的感覺
孩子要試試看 馬陸會掉嗎??
把馬陸放在手指頭上走
更能感覺出他是如何""抱著""
小女孩把馬陸放到手上就一直笑一直笑
說好癢 大家都覺得好好玩
毛蟹:
老師請孩子摸摸看 毛蟹的殼
老師教孩子如何分公母
還有說明這隻毛蟹交配過沒
高腳蜘蛛:
白額高腳蛛(學名:Heteropoda venatoria),
俗稱高腳蜘蛛、大蜘蛛、旯犽、擒老、蟧蜈狩獵巨蟹蛛(或作「虫拿」「虫額」)。
為巨蟹蛛科巨蟹蛛屬的動物。分布於世界廣布種、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四川、廣東、
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等地,常棲息於室內、外牆壁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歐洲。
,不結網,是家居蟑螂的主要天敵
老師說
通常越多名稱的昆蟲 就是越長見的
盒子上有白白的 是高腳蜘蛛""點""的網
因為他們盒子滑 他們會點一些網
讓自己方便前進 不易掉落
孩子 觀察蜘蛛的網
<老師說 蜘蛛都有毒
因為他們都必須先把食物麻醉或毒死>
紅娘華
|
|
簡介
紅娘華是半翅目的水生昆蟲,由於牠的外形酷似蠍子,因此又稱為『水蠍子』。
5月分和蘇老師到汐止翠湖,想找一些水生昆蟲,
就在路邊積水溝渠中找到許多紅娘華的一齡幼蟲,
因為對紅娘華的習性不甚了解,於是帶幾隻回來飼養,希望能對牠們有更多了解。
另外有幾隻是去年蘇老師所飼養的成蟲,在今年產卵並孵化,於是記錄了完整的生活史。
生活習性
成蟲幾乎全年可見,主要生活在平地、低海拔山區。常見於山區田溝緩流積水中。
生長過程
紅娘華是不完全變態(卵--->若蟲--->成蟲)
紅娘華食物:水生動物如:小魚、蝌蚪、孑孓...等,人工飼養用過孑孓、蝌蚪、麵包蟲及蛆。
繁殖行為
紅娘華在春天繁殖,大約二月底開始,期間陸續交尾、產卵、孵化。一直到七月雌蟲死亡為止。詳見下表:
捕食行為
捕食 | 鄭立娜拍攝 |
紅娘華為肉食性,前腳為捕捉足,當捉到獵物如小魚、蝌蚪時,就用前腳緊緊捉住,然後用那尖尖的刺吸式口器刺進獵物中,再注入消化液,消化成液態後吸入。 人工飼養時曾提供五種食物。 一~三齡時使用孑孓及小蝌蚪,撈孑孓比較辛苦且來源不易掌握,下雨天撈不到半隻;另到野外撈蝌蚪餵食,但小朋友看到蝌蚪被吃掉有些不忍。 四、五齡至成蟲時用麵包蟲餵食,但麵包蟲外皮較厚硬,不容易刺進去;7月改用麗蠅的蛆(釣魚店販賣之釣魚餌料),放置冰箱內,餵食時取出,可保存近一個月,不用為食物來源煩惱方便許多。後來也用捕蟲網捉一些小蒼蠅或小蚱蜢,放進水中讓紅娘華抓取。 餵食方法:當牠小時候,把孑孓、蝌蚪放進水中,紅娘華自會捕食。長大後則將蛆要用鑷子夾住放在前腳附近讓牠抓住(茶來伸手、飯來張口,養尊處優,恐怕牠不會自己捕食了),有時候還不抓呢!
|
卵期 | 鄭立娜拍攝 |
![]() |
紅娘華雌蟲把卵產在泥土中。 卵是長橢圓形米白色,一端有7根毛。 由於卵在泥土中,需常翻動泥土才能發現,而且無法確定產卵的日期。
雌蟲產卵日期:2006/5/ |
若蟲期--一齡若蟲 | 鄭立娜拍攝 |
|
剛孵化的若蟲全身呈現紅色,令人驚豔,這應該是他叫做「紅」娘華的原因吧!
身長約0.7cm。 呼吸管長約0.3cm。
孵化日期:2006/5/23 |
若蟲期--二齡若蟲 | 鄭立娜拍攝 |
|
左圖中,上圖為剛蛻皮的二齡若蟲,左邊為剛蛻完皮,身體為透明呈現淡粉紅色的,右邊為蛻下來的皮,顏色較深。 身長約1.2cm。 呼吸管長約0.5cm。 蛻皮成二齡日期:2006/6/1 |
若蟲期--三齡若蟲 | 鄭立娜拍攝 |
![]() |
三齡和二齡相差不大,只是體長略長。 身長約1.8cm。 呼吸管長約0.7cm。 蛻皮成三齡日期:2006/6/15 |
若蟲期--四齡若蟲 | 鄭立娜拍攝 |
![]() |
四齡和三齡相差不大,只是體長略長。 身長約2.3cm。 呼吸管長約1.2cm。 蛻皮成四齡日期:2006/7/3 |
若蟲期--五齡若蟲 |
鄭立娜拍攝 |
五齡若蟲翅芽明顯,動作更敏捷。左圖若蟲正在吃蝌蚪。 身長約3.3cm。 呼吸管長約2cm。 蛻皮成五齡日期:2006/7/24 |
成蟲期 | 鄭立娜拍攝 |
![]() |
體長30~40mm,體色咖啡色,呼吸管甚長。 身長約4cm。 呼吸管長約3.4cm。 蛻皮成成蟲日期:2006/8/20 |
交尾 | 鄭立娜拍攝 |
|
從成蟲羽化後便持續觀察其繁殖行為,但從9月~次年2月紅娘華大部分的時間都棲息在底部,並將身體掩蓋在泥土之下,只露出呼吸管伸出水面呼吸,若不仔細找,很難發現牠的蹤跡。每隻紅娘華各自在自己的位置,並無發現交配的行為。 2007年2/26第一次發現雄蟲和雌蟲交尾了,交尾時雄蟲在上面,雌蟲在下面,公的呼吸管會變短並分岔,腹部歪斜,將交尾器伸入雌蟲體中。 3/1起架設攝影機拍攝期夜晚的活動,以下是3/2凌晨紅娘華的活動情形: 3:32~4:19雄蟲移向雌蟲並捉住雌蟲進行交尾動作,總時間 47分鐘。 |
產卵 | 鄭立娜拍攝 |
|
雌紅娘華會將卵產在水邊的泥土中,卵是成堆出現,目前發現四堆卵,依產卵先後順序分別為:第1堆3個卵,第2堆11個卵,第3堆10個卵,第4堆12個卵。
每堆卵和水邊的距離分別是15公分、15公分、16公分和17公分,卵和卵之間距離約7.5公分。 |
孵化 | 鄭立娜拍攝 |
|
小若蟲的孵化可分成三階段: 總共花費30分鐘。
小若蟲會跟在雄蟲爸爸身旁,有時游到雄蟲背上,而遠離雌蟲,似乎由雄蟲保護若蟲。
|
處:http://www.nkps.tp.edu.tw/00075/nature/insects/elephone-red.htm
紅娘華視有翅膀的喔~~!!
屁股那一根是他的""鼻子""如果水深一點 會翹起來呼吸<像呼吸管一樣>>
這種課真得很好玩 玩中學
還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<我自己也很好奇>
以上記錄是憑記憶 有錯歡迎指正